导师队伍

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在北洋大学基础上组建的天津大学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数量有所增长。1963年12月,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天津大学师资培养提高工作暂行办法》,在师资培养提高工作的方针、原则、具体要求与进修方式、条件与措施、考核、领导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改革。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我校成为自行审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2014年学校启动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选拔制度改革,实现了研究生导师由“资格”向“岗位”的转变。出台了《天津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选拔的意见》(天大校研〔2014〕13号),建立了以能力为导向、能上能下的导师动态管理和竞争上岗机制。同时,制定了《天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暂行规定》(天大校研〔2014〕7号),从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培养、论文指导和奖惩制度五个方面强化了导师岗位责任制。研究生导师岗位选拔工作下放至学院,为学院制定符合本学院发展实际的导师选拔标准、开展研究生导师遴选提供了更多自主权,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体系,为学校研究生导师遴选体系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积极应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要求,学校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与实践。2020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选拔与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天大校研〔2020〕2号)出台,实现了导师岗位和招生资格的分离,导师岗位选拔“向以前看”,侧重考察教师以往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研究生指导能力和培养质量,每四年为一个聘期;招生资格认定“向以后看”,侧重考察导师在培养周期内的学术资源、基础条件,以及对提升学校、学院发展质量的贡献度,实行年度认定。此外,优化了导师年度考核评价,突出了导师育人职责落实评价。经过两年的成功实践,导师队伍活力提升,竞争意识增强,导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2020年我校启动“天津大学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构建了以“全员、全方位、全周期”为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SHS”(专业化(specialization)、人性化(humanization)和系统化(systematization),简称“SHS”)导师培训体系,通过校级培训、院级特色培训、团队文化传承三方面,实现新聘导师、在岗导师培训的全覆盖。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每年组织一期,旨在为全校导师搭建育人经验交流与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促进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两年来,已成功举办两届“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有近1200名新聘导师完成上岗培训,同时举办了研究生导师聘期培训,有效提升了我校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未来,我校将持续以《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为指引,以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不断完善导师选拔与管理,引导导师深化责任意识,加大育人投入,优化育人成效,打造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本页内容由研究生院提供,数据截止到202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