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精制过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09    

绿色精制过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2006年6月立项,2009年12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考核验收。中心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主战场,围绕高端化学品的绿色精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以(1)绿色结晶精制技术与装备(2)功能分离膜设计与装备(3)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研发与设计(4)化工分离过程强化与安全为主要研发方向,开展从分子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创制直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贯通式研究。中心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备,完成了200余种产品的绿色精制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心开发的绿色结晶精制技术在华北制药、山东鲁抗、新华制药等几十家国内大型企业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药物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保证了人民用药安全;开发的绿色、高效的功能分离膜及分质结晶新技术在发电、煤化工、钢铁、精细化工等众多行业的碳捕集和高盐废水处理项目中推广应用,解决了二氧化碳和高盐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开发的绿色精馏新技术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几十家石化、煤化工等大型企业大规模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了过程能耗与三废排放;开发的高纯电子级化学品、防腐新材料等化工产品在新能源、海洋装备等领域大规模推广,有利促进了我国从生产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在天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形成了化学、化工、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创新研发团队。团队固定人员75人,汇聚国家级人才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5人,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占55%,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35%,具有博士学位81%;在17个行业协会、标委会和学会内任职11人。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集体荣誉3项,个人荣誉或称号12项;承担各类项目543项,实到经费2.8亿元,其中横向项目收入占比达45 %。与华北制药、天津瑞普、中石化、中石油、山东鲁抗等上百家企业合作建立新技术和新产品生产线百余条,建立了3个联合实验室;参与天津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河北省生物制造产业联盟、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共建,拓展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渠道;与中国化工学会、中国颗粒学会、中国石化联合会等学会和协会合作,组织国内外会议10余次,开展企业人员培训、工程技术交流、公益科普宣传等上百次,培训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000多名;为合作企业提供各种分析测试服务,开放共享11000机时/年。同时,注重培养人才的国际视野,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了深度合作。

在近中期任务目标与未来发展规划方面,中心将在天津大学和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和国际化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新高端化工产品绿色精制关键技术和设备,助力"双碳"和"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同时,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强化工程技术开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助力天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团队有志将中心建成为中国高端精细化学品绿色精制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的领航者!

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邮编300072

电话:022-27405754

联系人:郝红勋、周丽娜

官方公众号:nerc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