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丁雅诵)
天津大学——“师友计划”,帮助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4日 第 05 版)
前不久,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安青松来到修园11斋429宿舍,与2022级智能制造与建造大类的几名本科新生交流生活状况、提供专业指导、分享科研心得。安青松有一个新身份——429宿舍的“师友”导师。
“我们刚进入大学,对所学专业、所需素养技能以及大类分流等情况,都缺乏系统了解。有了‘师友’导师,心里就踏实多了,许多疑问迎刃而解。”429宿舍学生韦春云说,“智能制造与建造大类涉及4个学院、11个专业,科研发展趋势如何、未来学业道路怎么选,安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细致的指导。”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陪伴学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与学生深入交流中,安青松尽自己所能帮助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融入大学生活,继而培养学术志趣、做好人生规划。
在天津大学,“师友计划”已经从最初的跨学院大类本科新生,推广到了全体本科生。学校在专业教师中选聘了730位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师友”导师,以学生宿舍为单位,每间宿舍选配1名导师。选聘的导师将在两年聘期内与所带学生定期面对面交流,从思想引领、专业认知、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确定专业后,导师还将继续跟踪指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本科生大类招生背景下,人才培养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师友计划’正是提升跨学院大类本科生思政工作精准度和针对性、推进各育人队伍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抓手。”天津大学学工部部长赵欣介绍,目前学校已构建起辅导员、班主任、“师友”导师协同配合、优势互补的全员育人体系,并在不断构建完善通专融合、本研贯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既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成型期,也是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更需要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引导。在此前2022级本科生“师友”导师培训会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为导师们讲授“第一课”,希望导师们能够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成为让学生想得起、信得过、找得到的良师益友。
杨贤金表示,“师友计划”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今后要继续推动学校资源向本科教育汇聚,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12/04/nw.D110000renmrb_20221204_1-05.htm
编辑(焦德芳 许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