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主题教育】让天大的成果转化氛围浓一些,再浓一些

发布日期:2023-07-21

让天大的成果转化氛围浓一些,再浓一些

用高质量项目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本站讯(记者赵晖)醋酸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产品缺口巨大,但技术先进国家,拒绝向我国出售最先进的乙烯法醋酸乙烯生产技术。天津大学张敏华团队面对卡脖子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乙烯、醋酸乙烯成套生产技术“、”乙烯法醋酸乙烯成套生产技术“和”煤基醋酸乙烯成套生产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成果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并在我国多家企业实现了转化,建成和在建7套醋酸乙烯生产装置,醋酸乙烯年产能120万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企业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88.55亿元,利润12.29亿元,税收4.31亿元,累计专利许可费2.37亿元。这个月团队一些科研人员发现自己每个月的个人所得税突然少了,学校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红包”已经“到账”。

如何激发科研团队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科学家创业的短板在哪里?如何遴选有市场化前景的科研项目?如何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探索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激励青年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天津大学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重点调研方向、改进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实招举措,让成果转化氛围在天津大学浓一些,再浓一些。


深耕天开园 支持地方建设

今年以来,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天开高教科创园被视为天津创新发展的新策源地。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向全校有志创新创业的师生发出号召——到天开园建功立业!他期待更好地发挥大学在创新人才、知识和文化上的优势,集聚力量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学校指导、政府支持、企业运营”为模式,天津大学成立了天津大学天开科技园有限公司。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高标准建设天大天开园。

项目是科技硬核创业的基础。据统计,近年来天津大学授权专利数量逐年增加,2022年超过2400项,其中不乏专利金奖。通过多次摸排调研,天大瞄准产业需要,遴选的首批项目都是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最迫切的。

开出第一笔发票,申请第一个知识产权,签订第一个技术开发合同、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天开园揭幕之际,天津大学用一系列“第一”展现出这所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延绵一百多年的基因——创新和实干,如今天津大学已经遴选出首批28个,第二批15个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最适合产业化的硬核项目入驻天开园。

对于成果转化,天大力争给与立体服务——建立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渠道,形成多维度、多触角的技术转化完整链条。推动校内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对天大天开园及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报道,持续提升天大天开园及天大特色创新创业生态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持续调研分析,今年年内学校还将出台提高入驻天开园项目成果转化收益留存比例措施,逐步完善天津大学的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为首批每个入驻团队都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服务。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的责任。天津大学制定并实施天津大学科技创新服务天津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前瞻谋划布局,集全校之力,以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天津市高质量发展。

挖掘知本富矿 培育产学研用大项目

今天的中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是“知本”的富矿,以工科见长的天津大学不断在“知本”富矿中掘金。

通过多次摸排调研,天大全面摸清师生校友成果转化项目及专利底数,建立科创项目储备库,对储备项目进行产业化判断和培育,完善项目遴选机制和培育体系,通过概念验证完成专利的技术维度及商业维度的判定,并形成专利与人才团队、产品、技术服务的融合。对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天津大学及时开展专利布局工作,推动产生多项专利密集型成果,为成果转化提供高质量专利保护体系。今年上半年,科研院继续优化组织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成果培育项目。调整工作思路,构建导航分析-成果布局-市场验证长效机制。前期委托天津审协中心就卡脖子技术进行专利遴选。科研院梳理核心技术学科带头人重点通知,广泛征询,外请专家遴选,最终遴选出的15个拟立项课题,以服务一线科研教师为宗旨,科研院联合多家知名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共同举办了“线上云对接”专利导航项目对接会。截至目前,15个课题项目均已完成立项拨款工作,均已逐项签订导航专项委托合同,各项目正在有序开展。

5月19日,天津大学举行了“首席技术转移官”聘任仪式,以“需求导向、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工作。新上任的“首席技术转移官”——徐新元表示,技术成果转化是一项技术活、市场活,而概念验证是成果转化的核心工作。未来,他将引入国际先进概念验证技术打造天大自己的验证中心,通过研用融合和产创融合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提升学校技术转移效率。引入市场化团队,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官队伍,一对一主动对接学校优质科技成果,天津大学正在积极探索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问题。

“做校友创业路上的第一位合作伙伴。”这是天津大学宣怀学院院长刘毅的口头禅。他是我国首位担任高校创业学院院长的民营企业家。在他的提议下,由天津大学知名校友发起设立了北洋海棠创投基金,用资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由智变金。

每个月,投资人们都会在校友会、合作办、技术转移中心等部门的牵线下,深入实验室参观 ,与科研人员交流。训练有素的“红娘”拥有敏锐的“嗅觉 ”,能企业家快速找到感兴趣的科研项目。

“政策“护航 行稳致远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推进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离不开政策保障。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对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予以现金、股权等多种形式奖励,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天津大学出台了《天津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申请减免实施办法》,对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予以现金奖励以及合法、依规的所得税减免。

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对外签订的“安徽皖维高新0p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乙烯法醋酸乙烯装置技术许可及工艺包”合同中,7项专利技术许可2200万元授权企业用于转化生产醋酸乙烯产品,为了使相关科研人员尽早取得成果转化收益并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出台后的第一时间对已经到账部分的成果转化收益进行了现金奖励公示,使科研人员切切实实拿到了成果转化的真金白银。这样的举措强化了激励导向,引导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工作、享受成果转化政策、收获成果转化奖励,为学校营造出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推进成果转化,天津大学进行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2023年3月25日学校印发了《天津大学高水平自然科学类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其中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目前已经启动该奖的申报工作,由学院统筹考虑推荐;主动对接学院,鼓励将成果转化列入分级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此外学校还出台政策支持在校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在职教职工也可以离岗创业,学校也鼓励一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的教职工到企业兼职。为了帮助更多初创科研团队走稳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天津大学构建了以创投基金群、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创业加速营等“九个一“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鼓励帮助师生掌握更全面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家还募捐1000万作为专项基金,重奖大学生优秀项目;捐赠3600万元,全面支持创业学院建设发展,用真金白银支持年轻人追梦。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天津大学共梳理了三轮问题清单,校领导率队调研的选题有12个,已开展调研120余次。针对科研成果转化氛围还不够浓的问题,天津大学积极整改,力争让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展成果转化的氛围更加浓郁;培育出更多规模大、有影响力的产学研用项目;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业立市”战略、“一基地三区”建设需求更加主动,成效更加明显,更高质量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