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2019年“读懂中国”作品: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刘靖

发布日期:2021-04-11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专访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刘靖

出生时,她与国家一同迎接曙光;求学中,她经历着时代的风风雨雨;工作里,白驹过隙,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而现在,共和国建设日新月异,老人为学生的心却始终如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年逾古稀的刘靖先生从未离开。

坎坷求学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国家展开了声势浩荡的扫盲运动,之后开始普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给更多青年获取知识的机会。

初中毕业后,迫于生活压力,刘靖老师并没继续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但她却未曾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1965年,天津大学为她打开了一扇窗,“穷学理”“重实验”,刘靖先生加入了天津大学中技班,开始了半工半学的求学之力。时代变化,党和国家慢慢开始重视实验人才,给有真本事的人学真学问的机会。1973年,刚刚进入党组织,且在实验室任职的先生得到了前往西安交通大学深造的机会,对知识的渴望与承担家庭的责任再一次发生了冲突。是作为家中长女帮助父亲分忧解难,妥协于生活?还是作为莘莘学子追求梦想,求学不倦?这使得已经25岁、离开校园多年的先生十分苦恼。

“我想上学”,这四个字我们看着没什么大不了,可在当时先生把它说出口就已费尽了全身的力气。她不顾一切踏上了西行之旅,留下了父亲无奈的叹息。那几年的生活非常的艰苦,除了恶劣的卫生环境和不合胃口的饭菜,父亲冷漠的态度更让刘靖先生倍感委屈。“你们青年人一定要珍惜祖国发展带给你们珍贵的教育资源。”刘靖先生经常会想起在交大的求学时光,无论是夯实的知识基础,还是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又或是为了理想坚定执着的信念,都为她今后在天津大学热工实验室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孜孜工作时

1976年,刘靖先生从西安交通大学学成归来,进入天津大学教研室担任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接下来的数十年时光里,刘靖先生一直进行着组织学生们进行生产实习的工作,并担任了三届热工学生的班主任,循循善诱、孜孜不倦。

曾有一位让她印象很深的同学,他在初入天大时就与担任班主任的刘婧先生有过一次长达数小时的对话。与其他“恰好”进入天大的学生不同,他在填写志愿之前做了充分的调研,对于考入天津大学热工系的愿望十分强烈。“对于这样有主见的学生,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多给建议但绝不干预。他是个执着的人,我时常和他聊天,鼓励他。”

刘婧先生说,很多同学有一个误区,认为上大学以后是成年人了,遇到问题应该自己解决,而不应该找老师。“其实往往那些更有想法的同学,会主动找老师聊天,向老师求证自己的思路,或者是寻求别的建议。”“我办公室的门随时开着,欢迎各位同学来与我沟通。”

为师三十载,刘靖先生目睹着祖国在二十世纪的尾声中进一步壮大。“如今党的威信很高,年轻人信仰明确,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很大希望。”她对接触的许多青年学生的欣赏与期许溢于言表,对祖国的拳拳之意也极为坦诚。这名与祖国同时代的老人始终兢兢业业,与历史一同踱步着,忠诚地做好自己的职责。

归去又来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共产党员,只要组织需要,她定会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刘靖先生退休后,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重归系里担任热能退休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兢兢业业,全力以赴。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只要有老同志出现困难,第一个出现的总是她。“我只是努力做到让学院党委放心、让老同志们满意。”朴实的话语中都是作为一名党员不计回报的给予,这种奉献精神,是祖国新时代奋斗者最需要的价值追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离开教育岗位后,刘靖先生仍在为祖国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贡献力量。在与青年党员谈话中,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引导青年党员将自身特色学科背景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结合,帮助青年党员树立天大志向。有些学生不善言谈,她细心开导,年逾古稀的先生曾与一名学生谈话近四小时,现在,他们变成良师益友,性格愈发开朗的学生也将年迈老先生不计回报的付出铭记于心。新老党员共携手,不忘初心为始终,刘靖先生始终不忘建设繁荣富强中国的远大理想和重大责任,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不悔初心。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我们有着许许多多像刘靖先生一样朴实无华的老人。年轻时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挥洒热血,奉献了青春;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对党的无限忠诚促使他们在关心照顾退休职工、关爱新党员成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余热。“我没有什么事迹,就是年纪大了,比别人做得多一些。”刘靖先生把退休视为老有所为的新起点,退而不休,乐于奉献,勤勉胜业,服务为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刘靖先生用奉献诠释着自己对共产党员的理解,用行动影响着新加入党组织的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