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日报:寻访红色印迹:愿做惊雷
发布时间:2019-08-08    

天津日报2019年8月6日08版

1916年9月,北洋大学一位一表人才的青年,从预科班升入法科法律学门乙班。他高高的个子,英俊的面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18岁的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熟练掌握英、俄两门外语,爱好还十分广泛。入学之初,他的规划很简单,毕业后做律师,升官发财。两年后的秋天,他很正式地对同窗说:“做人要整个儿改,我以后不到上海当律师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

他自号“长铗”,“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他就是张太雷。

“刚上大学时,外祖父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其实是毕业后做律师,赚钱改变家境。”张太雷的外孙女冯海晴说,张太雷幼年丧父,母亲当佣人拉扯他和姐姐长大,聪明好学、成绩优异的张太雷是靠亲友资助一路求学的。

当时,北洋大学学生每年交学费15元,每月伙食费6元。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张太雷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法科教授、美国人福克斯创办的《华北明星报》兼职英文翻译和编辑。

冯海晴说,上北洋大学,原本承载着张太雷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希望,但在1918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人生。

俄国汉学家、俄共党员鲍立维来天津工作,通过《华北明星报》结识并聘请张太雷做翻译。从鲍立维那里,张太雷看到包括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在内的苏俄革命文献,并在夜间秘密阅读翻译。

天津大学至今珍藏着张太雷的毕业证和4年的考试成绩单。在校4年期间,张太雷共学习必修课十余门,选修课两门。

“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曾经争论过张太雷到底毕业于哪所学校,直到天大拿出了外祖父1920年6月的毕业证才确定归属。1920年一整年,外祖父实在太忙了,也幸亏没时间领毕业证,天大才保留下了这么珍贵的毕业证原件。”冯海晴笑着说。

从党史文献资料上看,1920年,张太雷为协助李大钊建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2月,张太雷不断将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送到北京;3月,张太雷与于方舟、韩麟符、安幸生等新生社的进步青年一起加入了李大钊在北京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推动创建中国共产党,经鲍立维介绍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张太雷作为鲍立维的助手参与了各种活动;10月,22岁的张太雷参加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开展工人运动,还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11月,张太雷受李大钊指派,在天津当时称为“特别二区”的大马路(现河北区建国道91号)一间裁缝店楼上,创建了天津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吴南如、谌小岑、胡维宪等七人出席成立会议,选举张太雷任书记。

天津大学张太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文杰教授告诉记者,1921年1月,张太雷动身前往苏俄的伊尔库茨克,此后的革命生涯中,再未回到天津。这张毕业证书一直保存在天津大学,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我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但是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这是张太雷1921年2月写给妻子陆静华的信中的一段话。

1927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爆发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广州大北门方向的枪声突然急促起来。此时,位于维新路100号的起义总指挥部驶出了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奔枪声而去。车上的人正是张太雷──广州起义总指挥。车至大北寺路,前方突然出现一伙反动武装,他们看见车上的红旗举枪便射。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

那一年他年仅29岁。

小资料

张太雷纪念室

1998年,为纪念张太雷诞辰100周年,天津大学在校内敬建了张太雷纪念室。随着对张太雷烈士相关研究和资料征集的不断深入,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天津大学重建了张太雷纪念室。纪念室的布置独具匠心,集中展示了120余幅历史照片和一些珍贵物品,物品包括张太雷在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毕业文凭等,这些照片和实物真实地记录着张太雷光辉而短暂的一生。(编辑 焦德芳)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08/06/content_236345_1377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