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家刘仙洲
发布时间:2019-04-16    

刘仙洲原名鹤,字仙舟,1890年生于河北省完县唐兴店村。我国著名工程教育家和机械工程专家,研究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发明史的开拓者。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4年至1918年在香港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1924年至1928年,任北洋大学校长。1942年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会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一副校长、第二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机械组副组长,国家科委技术科学学科组副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和第二、三届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

刘仙洲作为工程教育家,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成果。刘仙洲担任北洋大学校长的四年,正值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办学异常困难。刘仙洲怀着对教育事业赤诚之心,治校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坚持实事求是的校训,身处逆境而不曲其志。他主张大学应该理科与工科相结合,教育应该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应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在办学实践中,他重视校史教育,主张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抱扩充北洋规模之大志,绘制十年发展蓝图;改革师资队伍,自力更生办学;重视学科建设,主张工读协作制;严谨治学、严格要求;自编工科教材,弘扬中华文化。对北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写下了华彩的篇章。

刘仙洲作为机械工程专家,毕生致力于机械工程科学研究,制定机械工程规范用语,为我国工程事业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关于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发明史的研究,集中反映了严谨治学的精神。他采取的研究方法有4种:

一是大量查阅古籍。先后发表《中国旧工程书籍述略》,《中国机械工程史料》等书。1952年,在他的提议下清华大学成立“中国各种工程发明史编纂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国工程发明史编辑委员会”),组织专人分类从古籍中搜集抄录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发明史资料。

二是在研究和撰写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论著的过程中,除对古文献原始资料进行甄别考证外,还大量查阅原始的考古发掘报告,把古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实物结合起来研究。

三是根据古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复原古代机械。1956年,他在意大利第八届世界科学史大会上宣读了《中国在计时器方面的发明》的论文,证明中国早在公元130年前后已发明机械性天文计时仪器,比西方早1000年。1959年在《机械工程学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张衡浑象仪的齿轮和凸轮传动机构复原模型。后与中国历史博物馆王振铎先生合作,将张衡浑象仪复制成能运转的木制模型。

四是按照近代机械工程的科学体系、分类方法和研究方法,归纳、分析和研究中国古代各类机械工程发明和发展的历史规律。

半个世纪以来,他撰写出版各种著作20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共300万字,取得了令中外科技史学者钦佩的学术成就。《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工程发明史》是其代表作。《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成为研究中国机械史的奠基之作,在海内外科技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少年来一直被学术界反复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