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一代宗师”的北洋教授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
发布时间:2019-04-09    

今天,是北洋大学知名教授冯熙敏诞辰130周年的日子。

冯熙敏是谁?或许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曾听过他的名字。但在大师们的眼中,他是“一代宗师,后辈楷模”,中科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说他“早年昆仲凌云榜,雏凤声清踵世科”,中科院院士周志宏说他“足为我辈北洋同学学习的楷模”。

我们都知道,翰林,是科举时代最清贵的学位。冯老“洋翰林”的称呼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同詹天佑,严复一样的身份,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学霸”老学长的人生故事。

沽上硕学、开土木先河、刻苦一世。

津门大师、奠绘图教育、勤奋毕生。

这是“洋翰林”冯熙敏的学生,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在冯先生百年诞辰之时由美国寄来的对联。

冯熙敏,字叔捷,天津人。清末毕业于北洋大学,一生执教于北洋大学。他出生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是北洋大学校长冯熙运之胞弟。冯氏久居津门,诗书继世、忠厚传家。1904年,他考入北洋大学堂土木系土木工程学门。在校读书期间,专心求学,对每门功课都认真钻研。即便学校离家不远,往往一个学期也不回家几次。他经常在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潜心研究学习,各门功课均成绩优秀。在老校友间曾流传着他当年读书优异的种种传说。“先生在北洋大学读书时,成绩特优,各学期总平均分均在九十四分之上。一次高等数学考试,先生无一字之差,引起当时授课的外籍教授的怀疑。先生请求当面再试,仍为满分。洋教授表示歉意,认为叔捷先生乃罕见之天才。”①“先生上学期间,各门功课均已满分名列榜首。学业期满,校方张榜以红笔书其名,可谓殊荣,传为佳话。”②“先生在校学习的成绩,特殊优异,门门功课一百分。誉为北洋的骄傲,北洋的光荣!”③

冯熙敏的胞兄冯熙运曾于1907年被北洋大学派送美国留学。次年,北洋大学又保送他官费出国留学,当时己确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学工。他虽志在求学,亟愿赴美深造。但其父母年迈不愿二子均远涉重洋,他体贴父母之心,遂留在国内继续攻读。

1910年(清宣统二年),先生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堂,获工学士学位。经清廷掌管教育的学部会试,又得中第一名。朝服觐见皇帝,赐进士出身,授予科举时代最清贵的学位——翰林。这是清廷重西学后的“洋翰林”,《大清宣统政纪》载有“引见北洋大学堂毕业学生得首冯熙敏等,均赏给进士出身。冯熙敏授为翰林院编修。”同时还任“国史馆协修”,是年他年二十五岁,人称冯太史。1911年,在留学生学成回国通过朝廷会试时,又派他参加主考,授予“钦命辛亥襄校官”之职。

1913年(民国二年),冯熙敏应聘到北洋大学任教。民国初期,封建习俗仍未剪除,登门拜访求教者络绎不绝。他从不提个人经历,更不以清末功名为荣。至亲乡祠卞家续修家谱来询问他履历时,他只谈北洋大学教授,而不提翰林。

冯熙敏一生处处克己奉公,事事先人后已,谦逊澹泊,洁身自好,深得同事、学生、邻里、家人的爱戴。1964年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9岁。

注: ①摘自朱辉、张崇尧《忆冯叔捷老师二、三事》

②摘自王立铭《忆先师冯叔捷先生》

③摘自姚鸿儒《冯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吾辈将永远以您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