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2
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药学院”)于2000年8月成立,2001年正式招生,首任院长为赵康教授,名誉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家祥教授。2013年,Jay Siegel教授担任药学院第二任院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位非华裔外籍二级学院院长。2014年初,学院入选国家外专局、教育部联合推出的“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成为全国首批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区”四个试点学院之一。2024年,刘秀云教授担任药学院第三任院长,锚定“健康中国”战略,擘画新药研发新蓝图。
学院建立并实施国内首个药学专业“本-硕-博”全英文人才培养体系,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93.6%。学院遵循国际化办学理念,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了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加盟,先后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高水平学,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瑞士等18个国家,全职外教比例最高时接近教师队伍总数的46%,现有外籍教师占比25%。Jay Siegel、James Fraser Stoddart、Kim Baldridge 3位教授获评中国政府友谊奖;诺贝尔奖获得者James Fraser Stoddart教授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并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ay Siegel教授获评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2位教授获评“外教中国”年度人物、4位教授获评天津市海河友谊奖。学院十分重视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培养,通过构建“外籍专家+中国教师”的组合型课程教学运行模式、分批次选送教师到国外高校教学交流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本土教师。
学院累计开设60余门全英文课程,以沉浸式英语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学术竞争力。先后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等。此外,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药学专业硕士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拥有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4门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和1门天津市劳动教育示范课程,多次荣获全国药学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
学院致力于搭建一流教学科研环境,拥有仪器测试中心、细胞组织药理中心和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高水平平台,7个功能实验室,四十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总价值近亿元,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仪器测试中心成功获批 CNAS/iLAC(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国际实验室认可使用组织)国内国际双重资质认证,入选“天津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设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药学学术及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药学本科专业。此外,开设卫生事业与药事管理专业(依托管理与经济学部)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生物医药与工程专业可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药学院以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科研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拥有AI制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理学、生药学、药械结合、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和卫生事业与药事管理9个主干学科方向,其中AI制药、药械结合和卫生事业与药事管理为特色方向。2018年,药理毒理学科进入ESI前1%;2024年,药学专业软科排行全国第八;2025年,药剂与药理学科QS全球排名进入201-250。学院拥有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和天津市现代药物传递及功能高效化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获批天津市急危重症药物研发科普基地,并当选天津市生物医药学科创新联合体理事长单位。
近5年,学院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80余项,企业项目200余项,与诺和诺德、恒瑞医药、先声药业、鲁南制药等国内外领先药企深入合作,并与多家三甲医院和顶尖院所紧密协作,构建了“产学研医”交叉融合的创新体系;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累计科研经费3.3亿元。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与药企联合研发获批1个新药证书和2个新药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青年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4项。
药学院已经确立了明确的发展建设目标,在天津大学“强工、厚理、振文、兴医、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格局下,在“医+药+卫+生”四位一体、医工交叉特色鲜明的大医科办学体系下,努力建设成为引领医药科技创新、培育卓越药学人才的核心阵地。
联系方式:022-874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