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办公网 联系我们
...
天津大学党建网
...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意义及理论基础

时间:2016-06-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并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这是自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廉政文化”的表述以来,党代会再一次更加明晰地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决定。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腐败、道德失范等世俗恶习也随之而来,并逐渐侵染高校校园这片净土。如师德风范良莠不齐,学术造假,以岗谋私屡见不鲜;职务犯罪直线上升,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显而易见。这些不良风气的传播和蔓延给高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隐患。因此,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遏制校园腐败,构建清廉校园已是当务之急。为了行之有效地推进此项工程的建设,首先应该明确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一、高校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的国家,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个以“清政、廉洁”为核心的完整的道德体系,诸如海瑞、包公等伸张正义的清官形象早已千古颂扬,美誉天下。时代变迁,新时期廉政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时期的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它既可以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可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它是中国古代优秀廉政传统、马克思主义廉政观和党的优秀传统的有机统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高校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校廉政文化较之廉政文化既有联系性和相通性,又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所谓高校廉政文化是指由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行使者主导,由校内广大师生推动与支持形成的,以“公廉、节俭”为核心内容的、强烈的集体责任意识与内心诉求。在实践中,其形式表达丰富多样,常常蕴含在制度、行为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作为廉政文化的高校形态,其在特定的领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导向、约束、塑造等促廉、护廉和养廉的功能,并通过高校这一独特的介质向全社会提供着广泛而深远的精神支持。

  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1.精神文化层面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系统,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性。高教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研究知识、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等重要使命和组织职能。每一个现代文明公民,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在学校组织中生活过、学习过,通过系统培训,完成了人生必经的知识储备、技能提高、德行提升等关键任务。因此,高教系统要切实发挥扬廉抑腐的功效,在校园内形成清廉、自律的文化氛围,践行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被教育者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认知程度、生活观念、价值取向,最终凝结成人民满意的教育风尚。

  2.制度文化层面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构筑规范有序的廉政文化制度。制度是基础,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有制度保障。所以高校应制定能够制约和调控高校全体成员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制度层面的廉政文化还要能够体现各个高校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规章制度是为保证高校全体成员履行其职能,进行行为活动而制定的成文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教人员提出的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应充分体现教育者教书、育人、铸魂导向;行为准则是高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管理、校园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标准,具有约束性和倡导性。

  3.物质文化层面

  这是高校廉政文化的表层部分,即显性文化。物质层面的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的精神实质得以表达的外在载体,是有形文化。例如,廉政书籍、网络、广播、电视、宣传栏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宣传和传播廉洁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发展提供廉洁宽阔的空间。这些传播载体具有即时性、客观性、丰富性的特征,因此,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有时是直观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网络);有时又是潜移默化的,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廉政书籍)。总之,无论何种传播途径都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4.行为文化层面

  这是高校廉政文化的动态层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等。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重在落实和践行,因此要针对高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师生的认知能力和德育现状,深入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综合能力。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主题参观、观看反腐警示教育录像、实地访谈等途径,使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时效化、效果立体化,切切实实加强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为营造廉洁、和谐、守法、清正的校园文化氛围而努力。

  总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符合教育行业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廉政为尚的原则,充分体现“促廉、护廉、养廉”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抓手。廉政文化进高校,是提升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创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因此,积极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建设廉洁高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

  现时期,大学廉政文化教育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高校的德育教育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学校在教育体系构建中,以每门学科的专业教育为重,学生也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唯一选择,弱化、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廉政文化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学子思想困惑,廉政意识淡薄,相当部分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正当风气见怪不怪,更有甚者漠视和认可社会上的腐败问题。例如,在大学生中存在腐败亚文化思想倾向,部分大学生崇尚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权利至上、关系至上;在大学生中存在有考试作弊、逃课、违纪、替考等不诚信现象;在党员发展和学生干部选拔中部分大学生搞钱权交易等。可见,提升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廉政教育的开展、廉政思想素质的培养,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廉政文化教育能够正确地引导大学生认清腐败问题的本质,树立“廉荣腐耻”的荣辱观和是非观,培养其遵纪守法、诚信正直的精神品格。因此,高校应把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将其纳入大学生德育体系,这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

  高校教育工作者主要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高校行政权力的行使者,主要指高校的领导干部;二是学术权力的行使者,主要指高校教师。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放宽,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日渐广泛,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腐败现象逐渐在校园中滋生、蔓延,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声誉,扰乱了校园清正、廉洁的公共秩序。此外,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熏染下,一部分教师无法抵制金钱、利益的诱惑,打破了道德底线,以“功利与效率”取替了“公平与良知”,教师行业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影响,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新的困难和障碍。因此,要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按照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突出对高校教师和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严肃惩治各种不正风气、违法乱纪行为,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激浊扬清。首先,提高教育工作者对腐败的认识、增强反腐意识,从“要我反腐”转变为“我要反腐”;其次,规范高等教育工作者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行为意识,号召全校员工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道德操守,以清廉、自律的高尚品德发挥榜样示范效用,从而增强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3.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构建文明、清廉的和谐校园

  高校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宽松的学术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严明的廉政环境。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变革和经济体制转型期,体制、机制、制度尚不完善,为抵制社会上的陈腐浊气,需大力弘扬校园文化的批判精神,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廉荣败耻”的道德风尚和文化氛围,用清正廉洁、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引领、充实师生的精神境界,为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障。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纠正学生的失范行为和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高校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高校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校园文化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大土壤、大环境。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将廉洁的种子植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育人工作有效结合,通过整合各种文化教育资源加强德育工作。此外,建设公平正义、清正廉洁、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还需不断推进教风、学风、校风和管理作风建设,强化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职责。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涤荡校园风气,构建和谐校园。

  4.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对社会的示范作用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高尚道德、品行操守的示范地。高校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行者,也是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的受益者。大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心智和心性趋于定型和成熟的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渐成定律。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也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的重托。因此,在这样关键的人生发展期,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培养其抵抗腐败的免疫力,形成廉荣败耻的道德风尚至关重要。只有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大学生立身立业之本,才能使其今后无论从政、经商或是从事任何职业,都能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廉洁风气。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这充分说明了廉政文化在当前反腐倡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标志着我们党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转向。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首先加强廉洁文化校园的建设,构建高校惩防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反腐倡廉的实践力。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旨在宣传、教育。各高校要努力推进廉政文化教育的“五结合”,切实实现廉政文化的校园化、大众化。

  1.廉政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廉政思想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社会文化“热点”和学生思想“兴奋点”的内容要深入挖掘,深入解读。在理论课课堂上围绕“热点”问题,找准时机,找准事件,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深入挖掘其教育内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引导教育。这种教育的影响力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具有广泛而持久的作用,它深入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使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逐步升华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自我约束品格,最终成为崇尚廉洁的思想理念和乐观向上的人格精神。此外,廉政文化教育还应实行“三进”原则,融入教材,走进课堂,深入头脑,真正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

  2.廉政文化教育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相结合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是校园文化内容得以表达和实现的条件与载体。高校应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借助校园网络平台,树立正气,宣扬典范,传递正能量,同时对各种腐败行为、迂腐理念进行抨击,形成清廉、正义的网络文化氛围。让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广大师生获取廉政文化信息和接受廉政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加强对不良信息、有害信息的监控和屏蔽,使之成为学生廉政思想教育的重阵地,使廉政文化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在校园广泛传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顺利展开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进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展开。

  3.廉政文化教育与组织发展完善相结合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与组织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学校的组织机构多为校内行政权力的行使者,在组织机构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有利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利于维护党组织的廉洁性。这对高校凝聚清廉、正义的校园风气意义重大。在组织机构中进行廉政文化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党员干部对廉政文化知识的学习,由单位领导或专家组成党风廉政教育宣讲团,播放党风廉政教育的纪录片,通过对廉政文化的宣讲、廉政文化的观摩,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认识和廉政意识;其次,认真践行廉政文化教育理念。在预备党员培训中加入个人廉洁自律的考察机制,以及完善发展党员的检查机制,严把“入口关”,确保每位党员都具备较好的德育素养,具备较高的自律能力,进而保证党员队伍的廉洁性。

  4.廉政文化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

  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廉政文化教育首先寓教于“境”。为了优化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要进行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对校园的山、水、园、林、路进行完善和改造,景石刻名句,山湖赋名诗,道路冠佳句,让优美的校园、恢宏的建筑、雅致的景观都成为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育人载体,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受益于德的熏陶。其次,寓教于“情”。“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思想前提,一所没有理念的大学不可能创造出优良的校园文化和活动效果。”大学精神是高校文化之精髓,高校建设之灵魂,因此,高校应把廉政文化的精义注入大学精神之中,通过大学精神的传颂和发扬,丰富校园文化的廉政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廉政品味。

  5.廉政文化教育与社会反腐倡廉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将廉政文化教育与社会反腐倡廉紧密结合。把廉政文化渗透到反腐倡廉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应做到:第一,把廉政文化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营造文明高尚的校园风气,为高校师生严谨治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把廉政文化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高校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逐步在学校形成以诚信为本的良好道德风尚,推进政风、学风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第三,要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生活作风。通过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的提升,将廉洁意识内化为广大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