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办公网 联系我们
...
天津大学党建网
...

党建动态


【校报特稿】立德树人 天大疫情期间全方位做好学生思政工作

时间:2020-04-27

讲抗疫故事 扬爱国精神

——我校疫情期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纪实

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求的过程中,我校结合“青春告白祖国”系列工作,以“讲中国故事,传爱国强音”为主题,将党领导人民抗击病毒的伟大实践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疫情期间,学校通过网络开展了学生思政理论宣讲,以“微宣讲”“云课堂”等形式宣传防疫政策、讲述战疫故事、传播抗疫精神,推进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者”“修行者”“识途者”的要求。


微宣讲:线上抒志 颂青春告白

“在新冠病毒防控斗争的第一线,我校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践行初心使命。”2月29日,学生思政微宣讲第一期《号角吹响战疫情 众志成城迎春来》上线。

“街道和社区是抗疫斗争的基层第一线,每天都在书写着感人的战疫篇章。这些故事的主角就是你我身边平凡的社区工作者,但他们却为病毒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我想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们听。”在谈到微宣讲的创作初衷时,建工学院本科生孟祥运说。

居家学习期间,我校适时上线了《“我的青春 我的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线学习与实践》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课程,其中的“思政微宣讲”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智算学部学生率先响应号召,制作了10部宣讲微视频,涵盖了疫情期间重大决策部署、战疫感人故事和科学防治三方面。

海量搜索凝练素材,字斟句酌打磨讲稿,声情并茂朗诵解说,千锤百炼编辑影音,全新的宣讲模式使学生主讲人进一步研究理论、掌握技术、吃透时政、拥抱时代。每周一期微宣讲,每期10分钟。用喝一杯茶的时间,听一堂同龄人带来的网络思政课,俨然成为天大学子新的“必修课”。

云课堂:云端相约 传爱国强音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工部牵头组建了10余支由学生挑梁唱主角的校院两级思政理论宣讲团。宣讲团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结合时政热点问题,用“学生当讲师”的方式开展校内外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坚持“资料自己找、讲稿自己写、形式自己编”的原则,使每场宣讲主题鲜明、形式鲜活、内容翔实、饱含激情,让思政教育接地气、形象化、生动化,大大地提升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开设网上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考虑到抗疫需要,学校本学期宣讲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各党团班自行在线预约。学生宣讲人化身“网红主播”,让思政课变成了“网红课”。我校网络宣讲启动一周以来,开展了15场网络直播宣讲,覆盖学生听众千余人。

共聚力:师生力行 话家国情怀

新学期以来,我校全体学工队伍在坚决打赢新冠病毒防控阻击战的前提下,同步推进包括学生思政宣讲建设在内的各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努力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降。《2020年学生思政理论宣讲内容建设指南》引导学院从“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打赢脱贫攻坚 共筑百年梦想”“承北洋科研志 传爱国奋斗情”等七方面开展专题宣讲,聚焦高质量原创理论宣讲内容,大力推进学生理论宣讲工作。

各学院积极落实“1+1+N”理论宣讲小组运行模式,即每个院级宣讲小组配备一名辅导员、一名思政课授课教师、若干名骨干学生,集中备课,制作宣讲作品,开展理论宣讲。师生通力合作、创新实践,以小见大、讲活讲实,促进了学生思政宣讲“增量提质”。

建工学院将学生党建与思政宣讲相结合,组建了学生党员思政宣讲团,以学生党员的视角,紧密围绕“共同抗疫,爱国力行”主题,从大国力量、无双国士、青春力量等方面展开宣讲,讴歌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大爱壮举和感人故事。建工学院辅导员马俊认为,学生思政宣讲。这种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地流淌,也让思政工作更加落地落实。

战疫宣讲集结号吹响以来,全校师生迅速响应。目前,学校已有近10个学院组建了专题宣讲小组,招募宣讲学生近30人,并计划在全体学生返校后开展“共同抗疫 爱国力行”学生思政巡讲活动。各学院师生围绕宣讲队伍建设、宣讲内容质量和宣讲活动宣传三方面,深入挖掘梳理疫情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事迹,运用好抗疫这个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讲好英雄故事、励志故事、担当故事、青春故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建筑学院辅导员赵乾琨今年已经是第三年担任学院宣讲小组的指导教师了。在与宣讲小组学生交流时,他建议同学们从故事讲起,从身边的人物讲起,从自身讲起,结合专业所学,以小见大、润物无声。“共同抗疫 爱国力行”主题宣讲需要更多的打磨和试讲,这正是青年一代践行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抗击新冠病毒的表现。


研究生导师: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立鸿书以诉志,破坚冰而重生。疫情期间,我校研究生们在全国各地持志坚守着“科研人”的使命与担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我校研究生导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悉心戮力的指导,支撑着每位研究生砥砺科研与学习,增强战疫信心。疫情打不倒学子们奋进的意志,也磨不灭导师们赤诚的爱心。我校研究生导师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按照学校《致全体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的要求,从关注研究生身心健康到宣传预防新冠病毒技巧,从指导研究生居家学习科研到润物无声地教育其秉承“实事求是”校训科研报国,倾情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思考科研初心 践行爱国精神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全国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研发15分钟快速检测新冠病毒试剂盒;研发智能监测系统,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我校在疫情期间参与的各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科研项目使研究生们思考科研初心,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承担与时代同步伐的使命。


科学预测返津客流AI技术助力安全返工


智算学部智慧社会与大数据智能实验室围绕国家和天津市相关部门在疫情大爆发和复工生产两个阶段的疫情监测防控需求,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团队师生们始终秉承“实事求是”校训,以“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科研初心。在导师们的带领和指导下,40余名师生在春节期间零休假,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远程协作的方式夜以继日地工作,利用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疫情跟踪、传播预测、舆情动态推演、病例图谱分析、开工交通流预测等,先后为国家4个部委和天津市提供了10余份咨政类报告。其中,2月3日提交给科技部的疫情趋势预测报告获采用,7天后预测误差率达3.75%;2月26提交给科技部的《复工复产复课期间防控疫情的措施建议》也获得采用。2月14、23日,天津市交通委、红桥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先后发来致谢函,感谢该团队对返津客流进行科学预测、快速登记,为疫病防控、经济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这些成果背后是师生的齐心协力,更体现了导师们对智算学子用实际行动践行“科研报国”初心使命、“为国担当”家国情怀的思想引领。

细心指导帮助 改革教学模式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特殊时期,我校师生秉承不提前返校的原则,居家弘扬“七星灯火”精神。导师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研究生进行线上科研指导,对科研进度做出合理安排并定期督导,研究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和定期汇报。这样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努力去适应,这也对新时代推动研究生学习革命和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不断走向深入提出了挑战。

建工学院教师田力在疫情期间,敦促研究生不要荒废居家时光,线上指导研究生阅读文献资料、理清思路,做好规划、稳步推进课题进程,并帮助研究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CPI课题组张金利和郭翠梨两位老师为研究生推荐不使用VPN查文献的方法,为研究生居家科研提供了第一手学习资料;经管学部教师张俊艳从细节上启发研究生高效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培养研究生“一定要细心”“不能有低级错误”的科研精神;机械学院教师刘洋关心研究生居家科研的现实条件,并与他们一道努力赶上科研进度。导师们用不同的方式对研究生的科研进行细心地指导和帮助。

加强人文关怀 树立坚定信念

做好个人与家庭的防护、在战疫中淬炼担当是导师们对研究生的牵挂。疫情期间,自省而不自闭是导师们刻画在文字间的谆谆教诲。天大的导师们不在纷繁的笔墨间寻章摘句,却在细腻的片语中道尽温情关爱。

在疫情期间,经管学部导师多次询问自己深处湖北疫区的研究生及其家人的生活状况,时刻关心其身心健康,同时不断提升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CPI课题组教师李韡向研究生普及预防新冠病毒个人防护的措施;建筑学院教师左进按照《致全体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的要求,叮嘱学生不要提前返校,居家做好科研项目。导师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

作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导师们始终落实立德树人初心,坚守天大品格,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着研究生们。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终敌不过东方那一抹初显的光亮。春天到了,海棠花香依旧会飘满北洋,万缕惆怅也终会消散远方。虽然天大学子们身各一方,但请相信,导师们和你们在一起,静静捍卫卫津路的那一抹幽谧,守护北洋园的那一片安宁。


学生资助 :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基本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我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自疫情发生以来,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疫病防控期间的学生资助工作,努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为打赢新冠病毒防控阻击战贡献天大力量。


精心摸排 用心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时刻牵挂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我校就上线了“学生健康状况统计系统”,摸排全体在校学生情况。疫情期间,学校发布了多封致全体同学的信,并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启动“开学第一课”,面向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出承诺,保证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学校2、3月份共发放1260万元国家助学金,1025万元导师助研经费,资助学生超2.6万人次,全面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并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为符合条件的学生调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安排与办理征信修复手续。为方便学生事务办理,学校2月10日发布了疫情期间学生综合服务大厅相关业务办理的工作安排,同时,学校还组建了百余人的优秀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为受疫情影响的学生开展线上心理辅导。

临时困补 暖心支持

学校为每一位身在湖北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制了个性化资助方案,全覆盖发放了1000-2000元补助金,重点筛查学生个人或家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及时发放临时困补。其他地区因疫情造成临时生活困难并亟需帮助的学生,可随时向学校申请补助,学校在第一时间审核发放金额在500-2000元不等的资助资金。针对家庭所在区域不具备在线课程学习宽带网络的条件、需通过手机流量在线学习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还发放了200元学习流量补贴。目前,我校已面向全校近500名学生发放各类补助30余万元。

勤工助学 贴心上线

针对疫情期间工作方式的变化,学校设立了线上工作岗位,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申请,并通过线上简历筛选、网络面试等形式做好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工作。完成招聘后,学校指导学生助理根据各部门和学院的需求以线上工作模式开展工作,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疫情期间也可通过参加勤工助学获得收入,用于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


心理健康中心 :用专业能力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再次指出,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疫期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始终保持初心,在后方持续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支持,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供多渠道的专业服务,不断提高志愿者团队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心理服务水平。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督导项目天津督导点1月30日开通针对校内师生和校外民众及医护人员的疫期心理服务平台以来,至3月15日24时,总预约数达540人次,为求助者进行网络心理辅导总计327人,包括我校校内学生263人和校外民众64人,回复邮件咨询20人;2月18日增开了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后,已接待来电28人,均为校外民众;累计推送114篇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新闻及科普文章,阅读量达37750人;组成了一支100余人的疫期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累计为志愿者团队开展督导126场,计1194人参加;邀请国内多名心理热线干预专家及危机干预专家作为师资,举办疫期心理援助专项培训5场,全国各地的心理服务志愿者1700余人参加。


创新形式 心理微课助力抗疫

除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心理辅导的服务方式外,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疫期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近期又开启了心理服务的新版块——心理微课。截至3月底,志愿者团队已录制完成4讲,精彩内容陆续呈现给广大公众。

微课系列的第一讲是由天津市第一O二中学蓝天发展指导中心主任马俊英老师录制的题为《家长如何与青春逆反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对因疫情隔离在家的家长和子女们缓解亲子矛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了参考性建议。天津市第一百中学教师李雪云为大家录制了题为《创新课程 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意力篇》《学会自控——做更好的自己》和《培养积极情绪 提升心理免疫力》3节微课,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提升自控能力及培养积极情绪,为广大学子提高学习效率、缓解负面情绪提供了有益帮助。

灵活应变 线上咨询全面开启

以前期为疫情提供心理援助的心理服务平台和热线为载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学校开学后全面启动了针对校内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2月17~3月15日,该中心共为182名校内学生提供了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其中男生91人、女生91人;本科生95人、硕士生67人、博士生20人。学生们因长时间隔离在家,与父母沟通的问题逐渐增多,加上要重新适应新的在线学习方式,导致他们中存在情绪问题的比例不断增加,主要求助问题的类型包括抑郁或焦虑情绪、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

加强合作 开展多种心理援助

继与西青区卫健委、河北区望海楼街道各社区及津南区咸水沽镇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建立合作关系后,心理中心志愿者团队近期又与河西区梅江街合作,为该区的医务工作者、患者、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及其他群众提供专项心理援助服务。除“一对一”的心理援助热线及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形式外,志愿者团队又应合作辖区的需求,为其辖区居民提供了多种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新一轮专项在线培训


针对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工作辛苦、压力大的情况,3月11和13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谭婷婷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分别为河西区梅江街和河北区望海楼街的社区防疫人员进行了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的讲座,帮助社区防控一线人员缓释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应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3研究所工会的邀请,3月3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程诚为该研究所刚刚复工的员工进行了主题为“复工启航 身安心也安”的心理讲座,有300余人参加,有效促进了该研究所在疫情期间的平稳复工。程诚老师还将讲座的内容写成了文章《如何在复工返岗后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表在津南区的相关媒体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持续战疫 志愿者能力在提升

面对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的新形势,为了响应国家全面加强疫情期间心理疏导工作的号召,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国心理学从业人员进行了疫期心理援助志愿者的第二轮招募,有18名优秀志愿者入选。3月11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疫期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新一轮专项培训在线上顺利举行,新老志愿者52人参加了培训。

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疫期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有101人,累计为志愿者团队开展督导96场,共计875人参加;邀请国内多名心理热线干预专家及危机干预专家作为师资,举办了疫期心理援助专项培训5场,有效提升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心理服务质量。


(本版刊登于2020年4月30日《天津大学报》第4版 责任编辑 彭莉 学生编辑 尹艺蒙)